苦撑7年,上海高岛屋终于撑不下去了...

日期: 2019-06-27
来源: 赢商网
分享到:
W

inshang

引言

失意上海市场的高岛屋将退出中国。

苦撑7年,上海高岛屋终于撑不下去了...

来源 | 赢商网(ID:winshang)

作者 | 赢商网上海站


“终于关店了”、“可惜,但关店是迟早的事”……今日(6月25日)下午,上海高岛屋百货有限公司一则终止营业通知,引发商业地产人士感概。


这则“终止营业通知”里提到,上海高岛屋将于8月25日终止营业,据日本经济新闻消息,失意上海市场的高岛屋更将退出中国。


苦撑7年,上海高岛屋终于撑不下去了...

 

对于市场来说,高岛屋关上海店的举动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01 


初登上海市场
寄予厚望表现却未如愿



髙岛屋,全名株式会社高岛屋(Takashimaya),是一间大型日本百货公司连锁店,目前在日本拥有17家直营店,1829年创立初是京都的一家二手服饰及棉料织品零售商,其总店设于日本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南海难波站内。


2012年12月,高岛屋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长宁区虹桥路1438号开出首店。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高岛屋百货经营面积6.2万平方米,商业楼层为地下1层到地上7层。初开业的上海高岛屋7层为餐厅,6层为家居生活新品牌,5层为男装、男鞋、配饰,4层为婴童服装、玩具,3层为女装、女鞋,2层为国际精品,首层为世界高档时尚品牌专柜。


另外,商场还引入多家上海首店,包括MI CASA BY LAPIS LAZULI(地中海餐﹒新概念),Cafe de parloir 雅荟坊(法式﹒新概念),名藏(炸猪排专门店﹒京都),翡翠烧烤(韩国料理﹒新出店), 无敌家(拉面和食),八盛酒藏(新概念)等。


项目的整体定位主打日系,这也埋下了中国消费者对品牌熟知度不高的尴尬症结。


苦撑7年,上海高岛屋终于撑不下去了...


相比八佰伴百货、伊势丹百货,高岛屋“迟到”了20余年,但其还是对这一市场信心满满,这从上海高岛屋开业之初将销售额设定为130亿日元能够佐证。


但后来的市场经营表现,不得不让“水土不服”的上海高岛屋再三更改销售额目标,并几次从日本调派总经理力求扭转这一局面。


赢商网注意到,2013年年初,上海高岛屋将销售额下调至80亿日元,同年更换总经理,但销售状况依然未见好转,最终将销售额下调至50-60亿日元。同时,早前高岛屋社长铃木弘治曾表示,“当初计划用5年的时间实现黑字经营,现在看来至少需要10年”。


虽然人气惨淡,业绩不佳,但上海高岛屋百货在硬件及服务细节方面仍可圈可点。无论是商场明亮轻快的整体色调,还是在卫生间、电梯等设施部分,均能体现出日资百货细心舒适的特色,尤其是母婴室及卫生间等细节,备受消费者及行业好评。



 02 


曾对外宣称准备“持久战”
终难逃离场结局



尽管开业以来营业额数据表现不太乐观,但彼时高岛屋百货并未萌生退意。


2014年大量品牌撤店后,时任上海高岛屋百货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小森智明曾向赢商网独家透露,针对上海高岛屋经营现状,已与日本集团高层取得一致意见,未来十年内做好预亏准备。


而自2014年开始,上海高岛屋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如加大餐饮、咖啡、儿童业态的比例,下调服饰品牌比例,调整自营品牌,拟转型自营买手制,新增日本馆、杂货区、新鲜市集超市等全新业态。


然而,随着今天公告的发布,却正式宣告了高岛屋百货对这一市场的放弃。


有业内人士表示,造成这一局面最直接的原因是其选址存在的硬伤,导致人气不足。从地图上看,上海高岛屋所处的古北商圈尽管聚集了不少日韩人士,但难以支撑商场全部的消费力。


苦撑7年,上海高岛屋终于撑不下去了...


同时,早前开业时定位高端及品牌引进策略也是一大问题,“由于商品趋于高档,价格也偏高,其问题在开业之初就已经初见端倪。想解决这一问题,并不能生编硬套新加坡或者台北的经营理念,要根据中国内地本身的国情制定方案。”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称。


另从高岛屋百货进入内地的时间来看,正逢国内百货业式微,购物中心发展迅猛之际,加之电商夹击,百货业态本身经营也面临重重困境。


从近几年外资百货品牌在国内的表现来看,高岛屋百货退出中国市场的举措并非个案,早前已有马莎百货、梅西百货等品牌先行。


不管怎样,高岛屋百货曾一度让上海商业地产市场看到日本商业是如何通过细节服务为顾客带来更好的体验,此番遗憾离场不无可惜。


而今年8月25日关闭营业离场后,上海高岛屋这一旧址新主人将是谁?赢商网也将持续关注。

新闻动态
网站地图
TEL:0521-69552555
友情链接
柏利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云计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