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两天零售市场大事件接二连三、热火朝天,先有卜蜂莲花将被私有化,再有家乐福拟出售80%中国股权给苏宁易购,紧接着高岛屋将退出中国且高岛屋上海店将于8月25日终止营业..……编者听见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既不是永辉,也不是阿里”,当然还有一句话也值得深思,“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的外资零售品牌又会是谁呢?”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变化。6月23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将以现金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并表示“在交割后两年之日起的3个月期间内,转让方可以行使售股权向苏宁国际卖出其届时持有的全部家乐福中国股份”或“在上述3个月结束之日起的3个月期间内,如果转让方未行使售股权,苏宁国际可以行使购买权发出通知购买转让方届时持有的全部家乐福中国股份”。
一方面这是苏宁易购继年初2月12日正式收购万达百货全部37家门店后,对线下优质零售资源收入囊中的又一壮举,另一方面也昭示家乐福中国的新东家终将尘埃落地。有业内人士称,这波操作意味着苏宁国际很可能最终全资收购家乐福中国业务,同时家乐福也将面临彻底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的境地。至此,中国快消连锁前十中,阿里、腾讯、苏宁深度合作/入股超过一半(专题阅读:阿里腾讯“两马之战”, 不站队就会被吊打?)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外资零售企业曾在中国市场红极一时。家乐福在上个世纪90年代带着“大卖场”这个新兴业态进入几乎无对手的中国市场时,每到一个城市,定能引起轰动、火爆附近商圈。但近几年,随着本土超市及电商崛起的影响,外资零售企业的日子普遍不好过:
◆ 6月25日消息,高岛屋将退出中国,且高岛屋上海店8月25日终止营业;
◆ 沃尔玛在中国始终无法扭亏盈利,3年半时间闭店70多家,仅在刚刚过去的6.18当天,狠心关闭杭州东新分店、宁波华侨店和东莞凤来路店三家门店;
◆ 家乐福的业绩也已连续多年下滑,才有苏宁易购以48亿收购其80%股份的壮举;
◆ 英国的乐购超市被本土超市华润万家所兼并,全部更名为“华润万家”;
◆ 日本最大的零售商永旺集团2018年内地营收52.99亿港元,同比下降1.8%,较去年亏损5980万港元,亏损额增加了44%;
◆ 2017年马云壕置224亿元拿下大润发与欧尚,实体商超开始拥抱新零售;转而2018年12月12日,欧尚将中国区业务全部托管给大润发;
◆ 5年连续亏损的卜蜂莲花,不惜抛售业务、裁员以免亏损。此外,6月19日由股东提出建议公司私有化、撤回公司上市的普通股,以扭转亏损局面的无奈之举;
◆ 韩国乐天玛特、易买得已退出中国市场,留下的外资超市也积极寻找本土优质合作伙伴;
◆ 此外,伊藤洋华堂、梅西百货、玛莎百货等也已相继闭店退出中国 ......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最新情况
(点击可放大查看)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从家乐福1995年底在北京开出第一家外资品牌超市门店至今,外资超市在中国已有24年历史。
自2011年以来,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相继强势崛起,中国消费者经济能力提高的同时,消费习惯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升级改变,在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初步涉足中国大陆市场的普遍看好,以及本世纪头十年门店规模的快速扩张及销售业绩的持续增长后,诸如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零售巨头们在新的经济形势背景下,发展开始遇到瓶颈,被自己的“后来者们”居之于上、实现超越,日益唱衰。反观内资超市企业,如永辉、华润万家、大润发等店铺收入及门店扩张速度都明显优于外资巨头。
家乐福集团主要财务指标
▼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在电商冲击和消费升级诸多因素影响下,在华外资零售企业经营状况遇到明显的聚客能力下降问题。此外,面对高租金、电商、同质化、新零售四方夹击的现状,国际巨头们也在积极通过内部改变、外界合作等方式来实现业绩二次增长,如策略调整、拓展业态、布局电商、投资抛售等。
有零售行业专家表示,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大卖场面临着同样的经营困境,“大卖场模式主要遭受电商企业的狙击,整体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相对下降,同时还受到包括新零售以及以社区超市为主的区域零售企业的竞争。”
此前,外资大卖场火爆主要是依靠食品和非食品品类的商品种类比较齐全,而且由于规模效应,其售价相对低廉,可以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齐。“但是电商出现以后,(线上)商品种类繁多,且价格非常有竞争力,而消费者从一家电商到另一家电商的切换成本要远远低于实体店。”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再援引某零售行业研究员的话:“内资超市非常灵活,过去规模小,但随着规模变大,压毛利不比外资差,供应链的仓储物流、门店的更新以及布局都很好,很有创新力;外资超市走的是规模,压上游毛利,可是灵活度很差,信息系统也不如内资,这在消费升级的背景竞争力有待提升。”
总之,外资超市的战略灵活度不够,而内资超市灵活接地气;商品、价格、服务及购物环境上的改善,为超越外资超市创造了可能;不是市场大环境不行,而是你跟不上时代发展趋势。也正面印证一点,零售业要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相结合,要有本地精准服务思维和方法,并且及时创新改变。零售也好,购物中心也好,对区域消费的研究,对社区和属地消费者的精准了解和对位服务,才是实现更高效率和更好业绩的支撑。
面对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零售巨头们不约而同的开始换帅,以激活各自在华策略转变。沃尔玛和家乐福都加强各自在总部的全力管控、卜蜂莲花引入空降兵沃尔玛中国总裁等。
同时,为适应中国消费者更多样化的需求,外资零售企业也进行了多业态的发展,如沃尔玛方面在完善沃尔玛商城、超市、山姆会员店这类大业态期间,同步在社区便利店的方向上做出布局。再如家乐福在北京开出生鲜店冠军超市、在上海测试便利店esay家乐福、跟腾讯合作试水智慧零售店Le Marche等。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虽然这些外资巨头在中国区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转型尝试,但是作为一个海外分部,职业经理人们能做的其实也较为有限,如韩国的乐天玛特超市因为萨德事件影响,2018年已全部退出中国。
最重要的是,战略转变策略是否能顺应中国市场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关键点,我们可以看到上面家乐福的转型战略,可谓是东一锤西一棒,缺乏统一部署,与此同时,对于各类尝试往往是浅尝辄止。谨慎是个好习惯,但有战略眼光的企业会在适当的时机下重注。
此外在电商方面,零售巨头们纷纷站队中国线上巨头,至此中国区的大型外资超市企业已全部站队互联网巨头:沃尔玛加入腾讯系,欧尚、大润发牵手阿里系,家乐福携手苏宁易购,他们将融入互联网巨头的新零售版图,开始新的征程。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大卖场可能会越发“迷你化”,可以让卖场更加将腾出来的区域外租给教育培训或健身机构、专卖店等收取一定的租金;另一方面,进一步实现商品精品化,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此外,加强生鲜和熟食的经营比重,强化大卖场的“餐饮”功能也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单就苏宁收购家乐福这一事件的本身来讲,早在2018年1月23日,家乐福就发布过公告称,与腾讯就在中国展开战略业务合作签署初步协议,腾讯与永辉可能投资家乐福中国。但一年半过去,腾讯与永辉举起的槌却始终未落下。
最终家乐福错过了永辉选择拥抱苏宁,或许此刻的苏宁比永辉更加需要家乐福,而在商超这个中国零售业最大的存量市场,又一个更为强大的零售军团将正式登场。
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告中,为了说明家乐福中国的资产价值,苏宁国际为国内主要零售巨头的价值做了一张表格,根据2018年股权价值/收入倍数,永辉超市以1.37位列可比公司第一位,而家乐福中国估值仅有0.20。其他进入列表的公司包括家家悦等,同时这张列表并未列入中国线下超市两家龙头公司:华润万家和大润发。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如此看来,家乐福中国业务的估值真是不怎么值钱。对于那些想要退出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以及想要“卖身”的中国本土零售企业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零售行业的估值在下滑,家乐福不过是一个缩影。
我们反过来看,假如接盘手是永辉的话,那么商超零售永辉(腾讯系)和大润发(阿里系)的双寡头格局会更加稳固,区域零售龙头基本上以后只能打“防守反击”,新晋者若想再发展出一个新的全国连锁品牌,酒会更加难上加难。但是另一方面,以永辉现在的体量和战略重点,如果在2019年去消化家乐福如此庞大的资产包,可能也会造成一定的战略“分心”。
在苏宁公告风险提示中强调,家乐福中国近年来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若在交割后经营情况仍无法改善,可能将增加苏宁的业绩风险。可为何苏宁还要拿下家乐福?
其实,近年来苏宁依托其家电零售老本行的资本运作,依次完成全渠道零售转型的全产业链布局,对于收购家乐福,则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司全场景业态布局。
此外从资产角度来看,家乐福具有很大的城市流量价值,有利于苏宁获取优质资源,提升线下门店竞争力并丰富其会员生态价值;最重要的是家乐福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及仓储能力,拥有6个大型配送中心,覆盖全国51个城市,对鲜食、便利商品和常保商品的仓储运输管理有丰富经验,将进一步补足苏宁大快消品类的物流仓储和配送能力。反观沃尔玛在供应链在这块就做的非常好。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下一个退出中国的外资零售会是谁?]()
值得注意的是,苏宁特别提到了6000家苏宁小店与大店之间的互动关系。“苏宁通过输出智慧零售场景塑造能力,将家乐福门店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构筑线上线下融合的超市消费场景。苏宁线下超过6000家苏宁小店可与家乐福门店联合,完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提高到家模式的效率并节约物流成本。”苏宁方面对媒体表示。
有业内人士称此次收购正是腾讯、阿里和苏宁的零售对决进一步升级。阿里投资高鑫零售和腾讯布局永辉、沃尔玛正如日中天,无暇顾及也不屑顾忌家乐福这块“硬骨头”,但是,不管收购万达百货还是家乐福,都不会是苏宁资本游戏的“驿站”。
最后我们来说一下“势必留在中国”的德国零售超市麦德龙。此前一系列被出售消息甚嚣尘上:
◆ 2018年10月24日,有报道称复星国际正洽谈从德国零售公司“Ceconomy”处收购麦德龙9%的股权;
◆ 2019年2月15日,又传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即将收购麦德龙中国业务;
◆ 2019年3月19日,报道称麦德龙正在通过招标方式开始出售在中国的业务消息,再次席卷各大新闻平台...
这些全部都遭到麦德龙官方的否认。麦德龙作为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中,位居第170位的全球性企业,其中国总裁康德曾在今年4月3日公开向媒体说:麦德龙一定会留在中国市场。2020年麦德龙即将步入制定下一个20年的战略重要时期,在电商趋势下,为更加靠近消费者同步开启网上商城和电商业务,并寻求强大的合作伙伴变得更强更“中国化”。
但是数据显示,在今年年初,麦德龙在全国59个城市仅仅只有95家门店,平均每个城市不到两家,这样的数额注定它无法立足。更可怕的是近几年,中国“新零售”以及电商时代全面来临,其他企业纷纷选择和相关软件建立起物流配送服务并积极选择站队,所以,麦德龙的未来还是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有行业分析报告指出,外资超市退出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成为常态。比起因政治因素停业的乐天,被卖来卖去的乐购,沃尔玛和家乐福能够凭借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的门店资源站队互联网巨头,也算是不错的归宿了。但坚持中国化、做顺应中国消费趋势及习惯需求的“中国式”零售品牌的麦德龙,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那么,继家乐福、高岛屋之后,坚持“留在中国”、坚持“中国化”的麦德龙是否能屹立不倒呢?又会是谁独当一面、主动出击接手呢?有待时间的见证,且“留”且珍惜。